[真题密卷]2024-2025学年度学科素养月度测评(二)2化学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海淀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
2、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化学
3、2024下半年化学学科
4、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发展阶段性训练化学
5、2024年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知识真题
6、2023-2024第一学期学科素养第二次测试
7、2024年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答案
8、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毕业班学生综合测试化学
9、2024年下半年化学学科知识考试试卷
10、2024年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化学答案)
中国联通6令5O巴0③981%刁1晚上10:1312:21同●4/4⊙书o令和25-T-281B-化学da.pdf。。。文件预览五河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铁铜、铁锡构成原电池,会加快铁的腐蚀,B项符合题意。2.D青铜器主要材质是铜合金,易溶于硝酸,不能用硝酸除铜绿,D项符合题意。3.ANH十HC一NH,CI,NHCI为固体,属于熵减,A项正确;NaHCO的分解属于熵增,B项错误:NaSO,溶于水,生成Na、SO,混乱度增大,熵增大,C项错误:H2O(I)→1molH2O(g)为熵增过程,D项错误。4.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CO2平衡转化率减小,A项符合题意: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H2,可增大CO平衡转化率,B项不符合题意;缩小容器的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项不符合题意: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项不符合题意。5.C采取等效假设法分析,假设在原容器上增加一个相同的容器(两容器有隔板),保持温度不变,向增加的容器中充入相同体积的SO(g),则可建立与原平衡一样的平衡,这时A、B、C、D各项的值均不变,然后抽掉隔板,将容器压缩至原容器大小,则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此时,A、D项的值不变,B项的值减小,C项的值增大,C项符合题意。6.B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应作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精铜作为阴极材料,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A项正确:由于粗铜中含有F、Z等金属要先于铜溶解,而阴极只有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故电解过程中硫酸铜溶液浓度减小,B项错误;阴极主要发生电极反应:Cu2+十2e一Cu,C项正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Fe>Cu>Ag>P>Au,因此Ag、Pt、Au等不会放电,以单质形式沉积下来,D项正确。7.B由图可知,A项正确:催化剂不能改变丙烷氧化脱氢的焓变(△H),B项错误;决定丙烷脱氢速率的反应是CaH→C4H十H,C项正确;过渡态2的能量低,更稳定,D项正确。8.D6t(0-0.2mlL-0.05mml1-0.15ml·L,转化率-2×10%-75%,A项错误,反应达平衡后,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但反应仍在进行,B项错误;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改变平衡常数改变,压强不改变平衡常数,C项错误,D项正确9.A由题意知2NH·HO(aq)+HSO,(aq)一(NH)2SO(aq)+2HO(I)△H=-24.2k·mol1,即:NH·HO(aq)十H一NH(aq)十HO)△H=一l2.1kJ·mol1①,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反应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I)△H=-57.3k·mol②,①-②可得:NH·HO(ag)—NH(aq)+OH(aq)△H=+45.2kJ·mol1,A项正确10.DCH消耗速率等于CH COOH消耗速率时,CH,的消耗速率、生成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250℃之前,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其原因是活化分子百分率增大,B项正确:250℃乙酸生成速率最高时催化剂活性最高,C项正确;250~300℃,催化剂活性降低,速率减小了,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温度高于300℃,影响速率主要因素是温度,D项错误。11.B固体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只能说明碳酸钠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不能叫放热反应,A项错误;取1L溶液,0.2 mol Naz CO,和0.3 mol HC1反应,若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先生成碳酸氢钠,后生成CO2,最多生成CO2为0.1ol,若向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相对碳酸钠,盐酸过量,盐酸全部转化成CO2,则生成0.15olCO2,B项正确:②和③中都存在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②温度变化更大的主要原因是固体碳酸氢钠溶于水是吸热的,即碳酸氢钠固体与盐酸反应吸收的热量等于固体溶解吸收的热量与溶液和盐酸反应吸收的热量之和,C项错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液态醋酸不会凝固,D项错误。12.D左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该极为阳极,饱和食盐水从a口进入,在出口变成稀食盐水,C在该极放电,生成C2,B项正确:右侧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b口通入水(加入少量NaOH增强导电性同时不引人新的杂质),水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H同时生成OH,所以通电一段时间后,OH浓度增大,左侧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f处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A,C项正确,D项错误」13.C根据物质转化可知,a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A项错误;微生物在高温下失去活性,催化效率降低,B项错误;CHCOO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负极区酸性增强,C项正确;没有指明“温度、压强”,不能根据O2体积计算O2的物质的量,D项错误。【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5-T-281B14.C由图像分析,随着温度升高甲烷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说明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正确,得的比值越大,则甲烷的体积分数越小,故“<3<人,B项正确:起始加人量的比值为3,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甲烷和水是按等物质的量反应,所以到平衡时比值不是3,C项错误:温度不变时,加压,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的体积分数增大,D项正确。15.(1)①放出(2分)②-290kJ·mo1(3分)(2)1:1(3分)(3)7.2:2.1(各3分)MnO,溶液时添加了硫酸(2分)MnO:+5e+8H+-Mn2++4H2O()):取少量右烧杯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盐酸、BaC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分)I分);电流表指针反向,说明电极类型反向,即反应方向互逆(2分)(6)C(1分);AsO月+2I+2H+—AsO月+12+H2O(2分)解析:(1)在实验中要考虑硫酸的干扰。(2)高锰酸钾作氧化剂,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多硫化钠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3)热水水浴加热,提高反应速率。(4)P1极为正极,K+向正极迁移。(5)NAsO十12+2NaOH一Nas AsO,十2NaI十HO,根据介质酸碱性判断反应方向,从而原电池的电极反向,电流表读数反向。即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为AsO月十12+2OH一AsO+2I+H2O,P1极为负极,石墨为正极,电流方向为正极流向负极;当电流表读数为0时,达到平衡;向甲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发生反应为AsO十2I十2H+一AsO十L2十H2O,P1极为正极,石墨极为负极,电流方向反向,测得值小于0。由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