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素质教育评估试卷语文答案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素质教育评估试卷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海淀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语文命题人:丹东二中李健审题人:抚顺二中张凌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对现实的关怀反思,对英雄的敬仰崇拜,对人道的追寻布施,对人性的完美塑造…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品格塑造。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他说:“【A】”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但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孔子认为,君数、射、御,孔子尤其看重对“艺”的掌握,并指出仁人君子的成才之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这一思想是孔子对理想人格、自由人格的充分表述,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B】”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甲”“,“”““【】”: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而荀子则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他认为,“【D】”要求重建社会秩序,重铸道德修养,强调“治气养心之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从“外”上强化人格完善。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仅从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的形式趋近,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从而达到文质彬彬、善美融合的理想境界。(摘编自李明泉《儒家理想人格精神》)材料二:现有的研究表明,君子一词出现在儒家之前,或者说在孔子之前,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高二语文共8页第1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