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百B)试题
 
    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百B)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海淀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百师联盟2024高三二轮一
2、百师联盟2024高三二轮联考二
3、百师联盟2024高三二轮二
历史(百B)试题) 16.【答案】D【解析】元大都中的孔庙、国子监、城隍庙等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吸收了中原文化:元大都的宫城绕水而建,宫殿中的草原和饲养的兽类则体现保留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特性。由此可知,元大都的建筑融合了蒙古和中原文化的理念,故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元朝的民族政策,无法判断元朝的民族观念,A项错误:“犬牙交错”是形容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的划分理念,B项错误;宫殿中虽然有草原和兽类,但无法证明游牧区域的扩大,C项错误。17.【答案】(1)特点:海陆并行,辐射范围广,构建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驿路网。(2分)原因:唐代疆域辽阔,推行积极的边疆政策;强大的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繁荣;对外贸易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颜繁。(6分)(2)影响:在继承魏晋以来南北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推动了唐代文化的兴盛,呈现出独有的盛唐气象:深刻影响了日本、朝鲜等海外国家,形成了中国主导的儒学文化圈,也为宋代文化的兴盛创造了条件: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6分)18.【答案】(1)特点:水陆并举,以陆路为主:范围广阁: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并行:政府积极开拓:受到民族政权战争局势的影响。(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变化: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汉代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2分)原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干扰,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运输优势明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19.【答案】(1)不同之处:《金史》:宋军布局不利,金军采用火攻,金胜宋败。(4分)《宋史》:金军被动受阻,金军被迫凿渠接江,纵火逃窜。(4分)(2)原因:纂修时间不同:纂修不同史书所运用的史料不同;具体编写者可能存在不同:蒙古统治者的修史水有限。(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0.【答案】示例:(12分)背景:北方各族民族交融程度加深,北魏政权深受汉族统治政策的影响,重视社会风俗的整治。审理过程由门下省一北魏皇帝的秘书机构,代表皇权审理此案,尚书省一北魏正牌的司法机构,基于父系家族伦理中父权至上、男尊女卑、父尊子卑、家族认同等思想,提出抗辩,尚书省尽管在本案中竭力抗辩,但最终被灵太后全部驳回,并受到免职、罚薪的处分。(4分)评价:崔纂敢于对门下省与灵太后的判决提出抗辩,以及“罪行不应连坐兄长”等信息,可以折射出以崔纂为代表的汉族或汉化儒臣,将父系家族伦理应用于北魏司法判决的努力,也可反映法律儒家化在北魏司法实践中有一定的基础。说明北魏时期法律儒家化彻底而有系统。此案在中国古代法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审案裁判中形成了以父系家族伦理为准的原则,但当危及皇室利益时,北魏皇权对待父系家族伦理,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说明,北魏的法律儒家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三纲五常中,维护君权是核心):这表明社会现实与法律条文之间,存在一定落差。代表皇权的灵太后,强势主导该案的最终判决。此时汉族或汉化官僚集团仍然缺少足够的力量来推行其所主张的父系家族伦理(或政治)。此案还可说明,皇帝秘书机构进行司法审判,职责不明确,三省制尚待完善。(6分)结论:封建社会的法治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需要。中国古代的礼法结合,以及法律的儒家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法治的发展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需要兼顾各方利益。(2分)】历史第7页(共56页)
    16.【答案】D【解析】元大都中的孔庙、国子监、城隍庙等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吸收了中原文化:元大都的宫城绕水而建,宫殿中的草原和饲养的兽类则体现保留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特性。由此可知,元大都的建筑融合了蒙古和中原文化的理念,故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元朝的民族政策,无法判断元朝的民族观念,A项错误:“犬牙交错”是形容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的划分理念,B项错误;宫殿中虽然有草原和兽类,但无法证明游牧区域的扩大,C项错误。17.【答案】(1)特点:海陆并行,辐射范围广,构建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驿路网。(2分)原因:唐代疆域辽阔,推行积极的边疆政策;强大的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繁荣;对外贸易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颜繁。(6分)(2)影响:在继承魏晋以来南北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推动了唐代文化的兴盛,呈现出独有的盛唐气象:深刻影响了日本、朝鲜等海外国家,形成了中国主导的儒学文化圈,也为宋代文化的兴盛创造了条件: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6分)18.【答案】(1)特点:水陆并举,以陆路为主:范围广阁: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并行:政府积极开拓:受到民族政权战争局势的影响。(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变化: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汉代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2分)原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干扰,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运输优势明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19.【答案】(1)不同之处:《金史》:宋军布局不利,金军采用火攻,金胜宋败。(4分)《宋史》:金军被动受阻,金军被迫凿渠接江,纵火逃窜。(4分)(2)原因:纂修时间不同:纂修不同史书所运用的史料不同;具体编写者可能存在不同:蒙古统治者的修史水有限。(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0.【答案】示例:(12分)背景:北方各族民族交融程度加深,北魏政权深受汉族统治政策的影响,重视社会风俗的整治。审理过程由门下省一北魏皇帝的秘书机构,代表皇权审理此案,尚书省一北魏正牌的司法机构,基于父系家族伦理中父权至上、男尊女卑、父尊子卑、家族认同等思想,提出抗辩,尚书省尽管在本案中竭力抗辩,但最终被灵太后全部驳回,并受到免职、罚薪的处分。(4分)评价:崔纂敢于对门下省与灵太后的判决提出抗辩,以及“罪行不应连坐兄长”等信息,可以折射出以崔纂为代表的汉族或汉化儒臣,将父系家族伦理应用于北魏司法判决的努力,也可反映法律儒家化在北魏司法实践中有一定的基础。说明北魏时期法律儒家化彻底而有系统。此案在中国古代法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审案裁判中形成了以父系家族伦理为准的原则,但当危及皇室利益时,北魏皇权对待父系家族伦理,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说明,北魏的法律儒家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三纲五常中,维护君权是核心):这表明社会现实与法律条文之间,存在一定落差。代表皇权的灵太后,强势主导该案的最终判决。此时汉族或汉化官僚集团仍然缺少足够的力量来推行其所主张的父系家族伦理(或政治)。此案还可说明,皇帝秘书机构进行司法审判,职责不明确,三省制尚待完善。(6分)结论:封建社会的法治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需要。中国古代的礼法结合,以及法律的儒家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法治的发展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需要兼顾各方利益。(2分)】历史第7页(共56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