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八)8试题(历史)

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八)8试题(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海淀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所反映的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这一社会发展规律,第三则材料说的是个人因素,斯大林掌权后废除了新经济政策,不是因为新经济政策自身问题,该题是通过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故D项错误。16.D【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关系。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欧洲一些国家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坚持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方向,以维护自身利益,故D项正确。A项表述在题干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欧盟是美国重要的伙伴,欧洲部分国家只是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尚无能力挑战美国,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故C项错误。17.(25分)考查近代法国和近现代中国的土地政策(1)不同特征:雅各宾派通过立法有条件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太天国通过制定革命纲领均分配土地;新中国通过立法无条件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6分)主要原因: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2分)太天国:满足农民阶级均分配土地的愿望。(2分)新中国:新解放区没有实行土改: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2分)(2)影响:法国:小农经济迅速发展:迟缓了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4分)太天国: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均的理想;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但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4分,任意两点即可)新中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4分,任意两点即可得分)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关注“三农”,把维护农民利益摆到重要位置。(1分,任答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8.(15分)考查古代中国和西欧近代民族国家(1)不同因素:中国:部落征服战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制家庭长期存在:商品经济不发达:阶级分化严重。(4分,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推动;王权的加强;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强。(4分,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2)主要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欧洲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强调人民主权,淡化血缘关系。(2分,任意一点即可)影响:增强了公民的国家意识,确立了政治文化认同;消除封建割据,促进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神权一统的局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度:刺激了欧洲各国对海外市场的争夺。(5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5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19.(12分)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答案示例】马克斯·韦伯的城市观:按照欧洲城市发展的历程,从市场的角度来概括城市的特征,由此推论出中国古代是没有城市的。(2分)评述:城市不是城与市的简单组合。春秋以前,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是邦国权力中心。商朝时,城市己初具规模。至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直到秦汉乃至更晚的中国古代城市,首先是作为政治中心存在,这构成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显著特色。马克斯·韦伯过分强调城市的商贸职能,不符合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中国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益州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唐都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宋都东京拥有百万人口,商业繁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明清时期,出现了几十座规模宏大的城市,职能各不相同。(8分)马克斯·韦伯对中国所知甚少,他根据欧洲中古时期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判定中国古代没有城市,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古代城市的核心区是行政和宗庙结合的功能区。由此可见,世界古代城市的发展是各具特色,多元并存的。(2分)(示例不是唯一答案,仅供参考。其他评述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得分)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