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海淀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秋季高2022级入学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据材料“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可知新的历史史料的逐步多元化推动了人们对历史认知的逐步清晰、客观,故选A项;文字记载的方式具有容观性,只是人们的解读方式具有主观性,会限制历史解读的边界,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对历史认知的进步性,而不是世界文明本身形式上的多样性,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史料的出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而不是历史记忆的传承促进了族群的身份认同,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随着商业和贸易的繁荣,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说明城市的自治有利于市民阶级掌握政权,发展商品经济,从而促进中世纪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故选B项;据材料“一定的自治权”说明没有实现自由等,排除A项;据所学,西欧各国王权的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排除C项;城市的自治权是从封建主手中获得,不会影响到基督牧会,排除D项。3.【答案】A【解析】18世纪50年代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取得胜利,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这副图中印度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表明时问是在18世纪50年代前,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远洋运输业没有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业革命”的兴起,贸易范围的扩大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有利于欧洲对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随着大小修道院的解散,大量教会财产投入市场,此后自治城市迅速增长”可知,宗教改革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及治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选C项;圈地运动主要是在农村进行,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至18世纪,排除B项;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叶,排除D项。5.【答案】D【解析】由材料从“选民无财产限制”和“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可知,巴黎公社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践行了无产阶级的民主原则,故选D项;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权,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巴黎公社时期没有形成工农联盟,排除C项。6.【答案】D【解析】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故选D项;全球商品的流通,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单一的经济无关,排除A项;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与该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排除B项;发展民族经济,与该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排除C项。7.【答案】D【解析】图一中阿尔萨斯和洛林在德国境内,在图二中则归法国,可知这两幅图反映的是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图一中的奥勾帝国在图二中则变为奥地利和勾牙利,另外图二中有了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新的国家,这种变化反映出一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是在1991年,而题千两幅地图反映的是一战前后的变化,二者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题千中只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更多的版图变化是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出现,且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排除B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而题千两幅地图反映的是一战前后的变化,二者时间上不符,排除C项。8.【答案】C【解析】表格中德国和匈牙利的革命是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响,而埃及、印度的起义和独立运动则是由于英国殖民统治卷土重来的缘故,中国的五四运动则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所以综合来看,上述革命运动都与国际环境的变化有关,所以可以推论出国际环境助推了革命的爆发,故选C项;由上述革命发生的情况来看,其性质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能说东西方的革命遥相呼应,排除A项;表格中的德国、匈牙利和中国的革命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响,但是埃及和印度人民的革命则没有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殖民体系是在二战之后才开始瓦解的,且上述革命运动不全是反对殖第1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