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一(全国卷·入学摸底考试)历史

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一(全国卷·入学摸底考试)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海淀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二(全国卷)
    2、炎德英才大联考2024学年高三月考
    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一全国卷入学摸底试卷
    4、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1
    5、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一全国卷入学摸底试卷
    6、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二
    7、2024年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二
    8、2024年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一
    9、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卷二(全国卷)
    10、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四(全国卷)
讲评三步一体高效训练灯记B.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进步性C.强调秦朝集权与分权并重D.反思秦朝统治政策的连续性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以郡县治之,虽与三代比隆可也”可知,朱熹认为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能够与三代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措施相提并论,具有历史进步性,故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秦朝的集权与分权问题,排除C项;材料表明朱熹反思的是秦朝的暴政,排除D项。答案:B4.西汉建立初期,丞相大多由开国元勋担任,他们地位显赫,甚至对皇帝发布的一些命令都拒不执行。汉武帝利用身边的近待文武之臣组成中朝,并通过中朝干预朝政大事,左右政局,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只能垂手听命。这一变化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士族势力日渐膨胀B.国家治理不成熟C.察举制度弊端严重D.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初丞相权力较大,汉武帝通过建立中朝,削弱了丞相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汉武帝身边的近侍文武之臣不一定都属于士族势力,该变化与士族势力膨胀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当时君主专制的强化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成熟,排除B项;察举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答案:D5.据记载,由于管理机构的缺失,唐太宗曾把三百多个州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经常检查他们的政绩,以决定奖惩升降;当时有人认为得一百个良两千石(原指汉代称职的郡太守)已不容易,更何况得三百个好的州刺史。由此推知,唐朝早期A.中央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B.地方官员行政能力低下C.地方行政机构层级有待增加D.地方官僚体系日益完善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对众多州刺史进行直接政绩考核,将其名字写到屏风上面,可见其管理难度之大,增加地方行政机构层级是缓解管理压力的必然要求,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官员考核制度,而非地方官员监察制度,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唐朝早期地方官员行政能力低下,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州刺史,据此无法得知整个地方官僚体系的状况,D项错误。答案:C6.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在察言司的基础上设置通政司。《明史·职官志》记载,通政使“掌出纳诸司文书、敷奏、封驳之事”。这改变了以往“奏事不得隔越中书”的制度。可见,通政司的设立A.减轻了中书的工作负担B.严格控制了社会舆论C.利于中央政府掌握下情D.保障了国家司法公正解析:根据材料“在察言司的基础上设置通政司”“掌出纳诸司文书、敷奏、封驳之事”“改变了以往‘奏事不得隔越中书’的制度”可知,通政司的设置有利于中央政府掌握下情,故C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改变了以往‘奏事不得隔越中书'的制度”并不能说明中书的工作负担减轻,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国家司法公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答案:C7.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述:(公元前411年)雅典在埃雷特里亚海战中失败…他们(公民)便废止了四百人议事会,将国家事务委托给五千人团体,该团体由拥有武器装备的公民组成。同时,他们投票决定,任何官职都不应享有薪金。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雅典A.民主原则遭受破坏B.政治体制具有灵活性C.贵族利用武力掌权D.民主政治的基础扩大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军事危机,雅典公民集体对城邦决策机构和公职人员薪金制度进行了调整,体现了当时雅典城邦政治体制的灵活性,故B项正确。公民集体议决城邦重要事务,符合民主原则,A项错误;“五千人团体”【24新教材.ZCYK·历史-R-选择性必修1-CQ】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