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海淀八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物达丨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外传,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14.B解析: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德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为德国的政治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故B项正确。德国工业化起步相对较晚,排除A项;当时德国仍然处于分裂之中,到1871年德国才统一,排除C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9世纪中期尚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以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切入,考查德国统一的背景。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15.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损失较大,经济严重下滑,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加剧了国内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俄国的国内矛盾,排除A项;材料所示现象是沙皇专制统治和战争带来的,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尚未成立,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命题意图]本题以一战期间俄国经济状况切入,考查十月革命。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16.B解析:1967年,美国正在亚洲进行越南战争,漫画将约翰逊的疤痕画成了正在进行战争的越南地图,表达了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故B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与日本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体现了西方阵营的分化,材料中没有西欧与日本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冷战的实质,排除C项;本材料主要体现反战的内容,没有体现人权,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以大卫·勒文1967年创作的《约翰逊秀伤疤》切入,考查美国社会运动。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17.答案示例:论题:“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分)阐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秦时期,周武王讨伐暴虐的商纣王;秦王嬴政积数代君主之功业,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国家统一;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仁”“礼”的主张,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精神。明清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反击沙俄,都体现了意志坚强、奋斗不止的自强不息精神,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作出了贡献。厚德载物的精神,在治国之道上,表现为善于听取、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如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容纳与自己政见有分歧的人和不同政治势力。在文化价值观上,表现为以宽容的精神对待域内各种文化和外来文化。佛教传入后,逐渐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明末西学东渐,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9分)总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精神面貌和心理品质的内涵。(1分)(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本题给出了张岱年对中华民族精神看法的示例,还可以选择其他学者的看法拟定论题并根据试题要求进行阐释。[命题意图]本题以不同学者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看法为切入点,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本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学生需要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18.答案:(1)特点:涉及范围广、呈体系化;注重保护普通民众的利益;具有进步性和首创性。(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主要原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大革命形势的发展;共产党发挥重要作用。(共4分,每点2分)。(2)基本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注重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和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法律制度和政策;保障人民民主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共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在政治、军事、土地、人权等方面均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条文,如《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陆军刑律》《商民运动决议案》《佃农保护法》《工人运动决议案》历史(六)·预测卷I答案第3页(共4页)
本文标签: